一、科技创新
水利科技是水利科学和水利技术的总称。水利科技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科技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科技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水利部于2006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共9大方面25条,指出水利科技创新需要治水理念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创新和技术手段的创新。通过创新,“十一五”期间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45%左右;到2020年,达到60%左右。
创新离不开科技体制的改革,目前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之处:一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尤其薄弱;三是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四是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还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事业发展和推进自主创新的动力,加快实施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部分水利公共知识第五章水利科技在科技创新中,必须保护知识产权。我国目前已制定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项目承担单位须建立规范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成果及时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依法取得相关知识产权,并予以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二、水利科技项目管理
为加强水利行业的科技创新,促进行业技术升级,水利部除申报科技部设立的项目(如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贷款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计划)外,还设立了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计划、水利重大科技项目等。
水利部科技创新计划所实施的项目来源分为部门选题、招标确定和计划指导、单位申请、专家评议、择优确定两种类型。水利重大科技项目是指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根据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由水利部安排实施的研究水利发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水利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科技项目。水利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原则是实行立项审查制、大型项目招标投标制、专家评估制和合同管理制。此外,水利部还参与组织实施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共同组织实施的“948计划”。
三、水利科技成果管理
科技成果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简称,是指对科学技术研究课题,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调查考察、实验研究、设计试制和辩证思维活动,所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研究成果。科技成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①创新性;②先进性;③成熟性;④实用性。
根据科技成果的作用与功能,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①科学理论成果,其中包括基础研究理论成果和应用基础研究理论成果;②应用技术成果,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新用途以及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等技术基础工作;③软科学成果,主要是在有关战略、政策、规划、评价、预测、科技立法及有关管理科学与决策科学的研究中做出的创造性贡献。
科技成果的表现形式可以是:①经同行专家审评或鉴定的科研项目;②在公开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正式出版的专著等,一般适用于科学理论成果;③专利,适用于应用技术成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等,这些新的创新性成果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去申请。但我们一般所说的科技成果专指经同行专家审评或鉴定的科研项目,在规定的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的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应区别于一般的科技结果、科技工作成绩,它是社会的重要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国家的重要智力资源,也是衡量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负责水利科技成果登记的管理工作,并委托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作为水利科技成果登记机构,承办水利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科技项目完成后需验收并登记成果。水利科技成果登记由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办理登记手续,一般应在成果获得评审、验收后的3个月内进行登记。同时具备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可以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发明人作出授予与否专利权的决定。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定期发布水利科技成果公报。
科技成果有创新且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决策性服务,可以申报“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简称“大禹奖”),该奖由大禹奖奖励办公室负责实施。“大禹奖”奖励办公室设在中国水利学会。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转化。水利部设有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其项目的立项实行专家评审制。
四、技术监督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实现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技术保障,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客观要求。目前,以技术标准为依据、认证认可为手段、计量为基础、质量为目的相互配套的水利技术监督总体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2001年,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发布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其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采用由专业门类、专业序列和层次构成的三维框架结构。2003年水利部发布了《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认证是保证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符合国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认可是对认证机构、质检机构、认证咨询、培训机构、认证人员资格认定的合格评定活动。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为推动水利行业认证认可工作,水利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利认证认可工作的若干意见》、《水利计量认证程序规定》、《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员管理细则》等。
水利水电工程与产品的安全、质量检验测试机构和对外出具公证数据的实验室,必须通过国家的(或地方的)计量认证考核。计量认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计量检定、计量器具的工作环境、考核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检测数据公正可靠。水利计量认证的评审工作包括首次评审、复查评审、监督评审和扩项评审。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是水利部计量认证主管机构,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办公室具体组织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工作。
目前,世界上体系认证已有通用的质量体系标准,即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北京中水源禹国环认证中心是水利部批准组建,经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我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定认可的全国水利行业唯一从事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